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关于我省三大陆港和国际物流集团整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01/ 18:41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关于我省三大陆港和国际物流集团整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文史馆

  根据中央及省委开展主题教育有关精神要求,按照省政府文史馆党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相关安排,我们以我省国际陆港建设运营情况为题,以我省三大陆港和国际物流集团整合发展为题,先后深入到甘肃省国际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兰州国际陆港、天水国际陆港和武威国际陆港开展调研,共召开4次座谈会,随机走访10人、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集意见建议120条,梳理出发展中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了6条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三大陆港及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基本情况

  (一)兰州国际陆港

  规划面积约73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68亿元,兰州铁路口岸、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国际冷链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物流园、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已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1018列,占我省始发国际班列的50%以上。其中,累计发运南亚国际班列362列,几乎占我省始发南亚班列的100%,占全国始发南亚班列的95%以上,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省三大陆港(兰州、武威、天水)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完善的国际陆港。

  (二)天水国际陆港

  规划面积约18.1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4.06平方公里,已开工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项目功能结构按“一核、两区、三园、四心”总体布局,即建设一个综合服务核、两个生活配套区、三个产业园(即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园、创新型产业园)、四个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

  (三)武威国际陆港

  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建成以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辐照中心为支撑的“两中心两口岸一场站”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占地面积734亩,投资2.8亿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占地面积693亩,项目总投资3.98亿元,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占地面积150亩,完成投资1.33亿元,国际集装箱场站,总投资6.84亿元,占地面积1031亩,辐照中心,占地面积约80亩,总投资1.2亿元。相继开通中欧班列“天马号”(中亚线、中欧线)、中俄木材班列、铁海联运木材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拓跨里海、黑海新线路(“两海”通道)。

  (四)甘肃国际物流集团

  2022年8月25日,甘肃物流集团挂牌成立。由原省物产集团、省民航物流公司、兰州港投公司、兰州新区商投集团所属综保区公司、路港物流公司等企业整合,省国投集团现金注资5亿元重组而成,注册资本70亿元。后期,还将对武威陆港、天水陆港、嘉峪关空港、敦煌空港以及部分省属企业自营物流业务及资产分步整合。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65.44亿元,实现物流收入7.1亿元,进出口贸易额77.49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物流收入5.4亿元,班列到发270列,带动进出口贸易额50亿元,累计完成货物运输30.96万吨,货值110.04亿元,完成固定投资26006.02万元。

  二、三大陆港及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大陆港统筹协调发展不足

  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的成立对三大陆港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短期内各项改革举措的成效暂未充分凸显,三大陆港在规划、建设、品牌、管理方面还未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省商务、发改、交通及兰州海关等部门对中欧班列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未能形成政策合力,与重庆、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市相比竞争力不足,难以为我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三大陆港无法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2021年全省开发区机构改革时,三大陆港因政策原因未能按照省编委《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中“确定开发区管委会为政府派出机构,行政性质”的有关要求进行调整,现仍为事业性质,行政管理职能较少,致使部分管理职责无法充分履行。因此,兰州、武威、天水三大国际陆港管委会目前仍为各自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行政审批职能,无法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统筹发展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供应的效率和效果。

  (三)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所辖部分公司存在债务风险

  自2014年以来,兰港投公司、新区综保区公司履行政府职能,承担平台功能性及配套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开发、建设工作。截至上年末,已累计投资90亿元,其中非经营性资产45亿元。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举债融资,债权融资占比达90%以上,后期还本付息压力巨大,预计2023年至2027年年平均还本付息10亿元。经测算,平台企业运营成本每年约7.73亿元,其中利息支出4.38亿元、固定资产折旧和土地摊销约1.42亿元、其他支出1.93亿元,平台公司化解债务、转型发展的压力较大,2022年平台企业亏损4.35亿元。划入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的部分资产已被原持有单位抵押贷款,部分土地资产权属不清,部分房产无产权证明,以上问题隐藏其后的各种风险较大。

  (四)陆港基础设施后续建设主体不清

  兰州陆港原平台公司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去年8月份划转省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在企业划转给甘肃物流集团后,经营性项目由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根据业务布局需要统筹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后续建设由当地政府投资,但面临无建设主体问题。

  三、整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申报设立“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申报设立“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是构建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体系、利用外资政策措施体系、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区域流域联动发展体系“四个体系”,将三大陆港及综保区划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待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设立后,将原兰州、武威、天水三市人民政府,综保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调整由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承担,统一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其他省市在申报自贸区过程中,先期成立了筹委办,主要负责开展前期研究论证、资料收集、材料上报、部门协调等工作。特别是,重庆市成立了口岸物流管理办公室,为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正厅级建制,负责统筹指导全市口岸和物流产业发展。

  (二)优化“一区三港六园八口岸”物流布局

  “一区”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三港”指兰州陆港、新区路港、兰州空港;“六园”天水万达物流园、陇西天马物流园、张掖捷安物流园、河口物流园、皋兰物流园、兰州物流园;“八口岸”肉类、水果、冰鲜、粮食、整车、铁路、活体动物、航空等进口口岸,统筹规划国内国际贸易、大宗物资集散分拨和班列运营、多式联运等8个业务板块,实施“总部管控+专业化公司运营+区域市场协同发展”的运营总架构。

  (三)对甘肃物流集团进行分类考核

  根据甘肃省国际物流集团《组建方案》,重组组建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是发挥平台作用、补齐短板弱项,增强港口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最大机遇的现实选择。主要任务是推动全省港口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一盘棋”格局,功能定位是我省港口物流领域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专业化产业集团。根据《组建方案》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功能界定分类为商业一类企业。考核指标以盈利为主,导致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建议将兰州港投公司、新区综保区公司两个平台公司作为省级平台公司,按照公益类企业考核,更好地统筹陆港和综合保税区物流领域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快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化解债务风险

  建议由省财政每年向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注入资本金,连续注入5年,降低负债率、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将兰州港投公司、兰州新区综保区公司纳入全省化债平台,解决系统性债务风险;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用于鼓励和支持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发挥开放平台功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全省布局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完善班列专项补贴政策,口岸及综保区、B保运营专项补贴政策,海外仓建设专项补贴政策、城乡物流建设专项补贴政策、甘味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专项补贴政策,由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统筹各类政府性专项补贴。

  (五)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和回程班列分拨中心

  兰州陆港已开通了中欧、中亚、南亚、中吉乌、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陇海大通道“六个方向”国际班列,逐步实现了多条班列线路的双向常态化运营,具备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的基础条件。全国各省在去程班列发运方面货源竞争激烈,导致货物在国内多次分拨、逆向分拨,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由于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关产业生产要素不足,去程班列发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建议:支持兰州陆港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全力推进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优化国际班列回程揽货渠道,在全国回程班列发运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抢占市场先机,将兰州陆港打造成为回程班列分拨中心。

  (六)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由于三大陆港都距离市区较远,属于事业单位,在同等情况下干部待遇偏低,导致陆港引进亟须人才受阻。建议:按照开发区管理模式,对干部实行绩效管理,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来陆港干事创业;打破干部身份限制问题,让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来陆港工作,继续保留原有身份,不影响干部正常流动和工资待遇。

  调研组成员:王华存 钱国权 王世江 边诗翔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