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甘肃力量的建议

时间:2023/09/01/ 18:41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博大精深、意义深远。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千百年来形成了百花齐放、兼收并蓄之风气,被国家确定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甘肃应当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特殊力量。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范鹏研究员认为:“两个结合”打开了思想文化创新空间,意义重大。

  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历史思维和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两个“老祖宗”,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孔夫子。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历来具有强烈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的意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要让“两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原则,与这次座谈会上倡导的“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精神,使我们的文化主张形成了一个既系统完整、科学有效、与时俱进,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系,为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突破,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实践中的历史主动。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在甘肃地域文化研究方面推动实现新突破

  (一)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始祖文化研究

  赵逵夫馆员提出: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秦人先祖、大禹等主要活动区域都集中在渭河、西汉水上游,甘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回答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确有实证。李学勤先生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疑问和谜团,恐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大地湾遗址、南佐遗址所展现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甘肃东部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加强对伏羲、炎帝、黄帝、大禹、大地湾、南佐、马家窑、齐家等史前文化和周文化、秦文化等始祖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推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以文化新动能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二)编辑甘肃石窟艺术专书

  李并成、陈自仁馆员提出:甘肃的石窟艺术,西起敦煌,东至陇东、天水、陇南,石窟群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艺术链条。可以说,甘肃石窟艺术对全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石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石窟艺术对文化自信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建议编纂《甘肃石窟艺术志》,编写《甘肃石窟艺术史》《甘肃石窟艺术史话》,拍摄甘肃石窟艺术系列专题片,以甘肃石窟艺术为题材拍摄电视剧、开发动漫产品等,推介甘肃石窟艺术。

  (三)抢救地方文献,打造图书精品

  赵逵夫馆员提出:自1907年在甘肃境内首次出土简牍以来,甘肃共出土6万余枚简牍,涵盖了秦、汉、魏、晋、唐与西夏等朝代,约占国内出土汉简总量的80%以上;地方文献现存五百余种,大多数未经整理。建议组织古籍整理学界专家和出版社制定我省地方文献整理规划,由省内古籍整理学界专家学者合力攻坚,分期分批精选一批重要古籍,分等级分层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一批具有甘肃地方特色,能够享誉国内学术界出版界的甘肃地方文献图书精品,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力量,从而克服目前力量分散,专业人员单兵作战,缺乏品牌图书产品的不利局面。

  (四)建设好国家文化公园

  杨惠福馆员、杨建仁研究员提出:要把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

  其一,我省是国内保存长城最多的省,秦汉明三个时代的长城在我省保存有大量的遗址,总长度有3680余千米,且起点均在我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我省的长城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规划了三条主线,即:汉长城集中展示带、明长城集中展示带、战国秦长城展示带。三大园区,即:以敦煌玉门关、阳关为核心的河西汉塞园区;以嘉峪关关城为中心的明代雄关园区;以秦长城西部起首处的临洮望儿咀为中心的陇右屏障园区。形成了以临泽、永昌、民勤、古浪、天祝、景泰、环县、华池8个区县内长城遗址为主的长城特色展示点的空间布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不能只重视硬件建设,更应该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研究,有必要设立相应的学术研究机构,建议成立甘肃长城文化研究会。

  其二,黄河文化公园也发掘出了新的内涵:景泰县黄河索桥遗址正在建设黄河古渡口景区;白银市在平川区黄河岸边的山崖上发现了大量古人凿刻在岩石的岩画,被命名为“黄河岩画”,引起了考古学界、美术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要积极开展黄河文化艺术主题展演活动,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增强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

  三、推进甘肃地方文献保护,成立甘肃省版本馆

  (一)加强对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保护

  汪受宽馆员,张振兴、杨建仁研究员提出:2022年6月1日在国家版本库兰台洞库2号库里,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首次同台展示的《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其中包括甘肃送展的60册文溯阁书原本及部分仿真本。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纸张印刷、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甘肃已经完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采集工作,共6141函、36315册。建议加强对《四库全书》的社会宣传教育,开展对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研究,积极推进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仿真影印。

  (二)在省图书馆或四库全书馆设立甘肃省版本馆

  赵逵夫馆员、漆子扬研究员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中华版本的收集鉴藏,建议由我省文化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民间和个人把自己收藏的古籍捐献出来,由甘肃版本馆负责登记收藏复制,并对捐献者给予一定奖励,形成具有中华文明发祥地特色的地方古籍版本馆。尤其应加强有关红色文献抄本、油印本、石印本等版本的收集珍藏,以及对口述红色历史的整理,构建研究红色文化基因和传统文化基因继承与发展的文化基因库,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历程。

  四、深入基层,传送文化食粮

  (一)由文史馆组织传统文化宣讲团,深入基层宣传传统文化。

  范鹏、杨建仁研究员提出:由甘肃省文史馆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宣讲汉简文化故事、文溯阁《四库全书》、甘肃历史文化名人、历代乡贤、红色记忆等故事,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基层古籍文献保护研究人才的培养。

  李并成馆员、张振兴研究员提出:省古籍领导小组可委托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直属西北师大古籍研究所联合省图书馆、简牍馆、博物馆组织实施,对我省地方学者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方志办、档案馆以及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和古籍爱好者进行短期集中培训、考察学习,整体提高我省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的力量。

  (三)积极推进文艺精品生产,在基层演出。

  杨建仁研究员提出:汲取优秀传统艺术精髓,发挥甘肃舞台艺术优势,大力推动戏曲大省建设,要坚持以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精品剧目为引领,以文化惠民演出为载体,积极推进《天下第一桥》《敦煌神女》《敦煌梦》《貂蝉》《大河儿女》《官鹅情歌》《敦煌魂》《西狭长歌》《苦乐村官》等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基。

  五、着力研究文化方面的有关问题

  李含琳研究员建议:一要着力研究人民文化问题。人民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理论体系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发展要关注“人民文化”问题。要加强研究人民文化在甘肃的实践问题,比如,文化下基层、文化下乡、文化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二要着力研究新文化问题。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文化问题已经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信息文化、智能文化、电子文化、产业文化。如果一味地只重视研究历史文化、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等,也许会形成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但大大降低了文史研究的时代价值。三要着力研究文化产业问题。甘肃有大量文化资源具有产业和市场特性和产业特质,近年来我省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敦煌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超一流”的文化品牌,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敦煌本身就是高级别的文化形式。二是敦煌学的创立、研究和宣传。三是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系列文化产业形式在全世界的大面积快速演出和宣传。四要着力研究甘肃特色文化问题。我省的专家们在研究甘肃地方特色文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一是文化资源开发存在过度评价问题。二是主体文化结构优化和产业体系打造没有完全形成。三是打造的方式方法值得反思。我们的许多文化资源确实价值比较大,但是在许多场合比较注重文化内涵的价值研究,而忽视文化资源的开放价值、市场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四是文化资源价值挖掘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南梁文化和南梁精神、红军文化和长征精神、铁人文化和铁人精神、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黄河黄土文化和黄河黄土精神、周秦文化和文物考古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不足。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