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以非遗赋能黄河楼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的建议

时间:2023/05/31/ 14:52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载体。

  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这个城市的人也深深挚爱着这条穿城而过的大河,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伟业贡献着新的力量。近年来,兰州市致力于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承担“上游责任”,建成黄河上游生态文明与文化发展并举的示范高地。《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市政府令〔2022〕第4号)》已正式施行。该办法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制定了具体措施。既突出了打造黄河古镇、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楼、兰州老街、兰州水墨丹霞、读者印象精品街区等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类文旅项目,也提出了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母亲节、黄河风情文化周等活动,对兰州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兰州太平鼓、兰州刻葫芦、踩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给予了关注,这为以非遗文化赋能黄河楼内容建设,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新地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黄河楼运营现状

  兰州素有“黄河之都”的美誉,在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定位是打造“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黄河文化是兰州地域文化的根本底色,是兰州建设现代文明、做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重要资源。近些年,兰州大做黄河文章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于2019年5月建成的兰州黄河楼,是兰州市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之一。2021年12月景区被兰州市文旅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景区荣获省文旅厅“黄河兰州段优秀文旅产业带动项目”殊荣;2022年景区成功申报为市级科普基地。

  虽然黄河楼已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社会公共文化场所,但要成为新时代兰州的地标和符号、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新龙头,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目前黄河楼仅开放楼层7层,仍有9层处于待开放状态,景区业态布局和黄河文化展示主题化、特色化仍有待丰富。二是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已有的展陈内容较为碎片化,展示手段单一,沉浸式体验互动缺乏。总体上看,雄伟壮观的黄河楼,整体运营还不足以担当兰州乃至全省黄河文化新地标的大任。亟须对黄河楼加载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赋能,使其能真正成为全面展示兰州作为黄河之都风采和地位的文化地标,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在全省文旅发展中更好发挥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和产业带动作用,成为落实“强省会”行动的强劲文旅支撑力量。

  二、以非遗赋能黄河楼,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的建议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结合兰州在全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定位,建议将黄河楼建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具体设想如下:建议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河楼景区构建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的“展览+游客接待+生产性传承基地+研发中心+培训基地+演艺中心+双创基地+项目衍生平台”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集成完成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博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大有兰州灯光秀为核心项目,进行黄河非遗展演项目再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营销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基地及体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基地暨人才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作品展暨产权交易中心、古玩与书画艺术展示交流拍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创”基地暨创新发展平台等十二板块内容的布展和展陈。

  这一设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契合国家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和非遗传承弘扬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首先,明确鼓励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专题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形成包括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其次,明确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非遗保护传承,建立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凸显非遗元素,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举办黄河流域非遗大展和传统戏剧、曲艺、传统工艺等专题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黄河流域非遗广为弘扬。再次,规划明确要求,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镇,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对此,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2月17日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3〕21号)。《通知》在任务部署中,鼓励面向游客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在适合本地文化生态的原则下可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遴选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场所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研学等服务的旅游相关场所,设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目前,黄河流域九省区已有各级各类黄河物质形态文化馆、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陈列馆多处,但无一处系统保护传承和集中展示非遗文化的标志性展陈载体,亟需建设。这对兰州以黄河楼景区为主要空间来做黄河非遗文章,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馆或标志性景区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因此,聚焦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黄河楼打造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既不违背黄河楼景区展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兰州历史文化,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饮食、民俗体验以及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设初衷,又在政策上是契合国家发展规划导向的。

  2.强省会行动中文旅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将黄河楼建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是兰州打造“强省会”文旅新引擎的战略选择。2022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强省会”行动为牵引,打造以黄河文化为支撑的在全省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有辨识度的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是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以文化新动能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服务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强省会”行动,在兰州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在已建成的黄河楼,进行文化赋能、内容建设,尽快建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是抢占文化制高点、擦亮黄河文化名片的战略选择。文化品牌正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连接,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文旅力量”。

  第二,将黄河楼建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是兰州打造文化地标的现实需要。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有文化地标和辨识度、品牌知名度、高贡献度的标志性项目。黄河楼临河而建,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唐朝前期,是已建成的兰州黄河文化重要地标和载体,是“黄河之滨也很美”的代表性山水名楼,理应承载黄河文化的厚重,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只需要完善系统化布展,即可成为讲述黄河文化的国家级公共文化基地,承载黄河文化国家公园体系中的非遗文化展示、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集成功能。从景区品质和建设效率的角度综合考量,都是不二选择。

  3.兰州黄河楼品牌建设和差异化发展所需

  目前,全国已建成的黄河楼共有三座,分别是山东滨州黄河楼、宁夏青铜峡的中华黄河楼和兰州黄河楼。山东滨州黄河楼和宁夏青铜峡市的中华黄河楼建成时间较早,展馆设计总体以地方黄河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目前,兰州黄河楼也以展示本地黄河艺术和兰州历史文化为主,为了避免与其他两处的黄河楼展示内容同质化,出于差异化定位发展的考虑,建议以黄河非遗赋能黄河楼打造文化新地标,将其建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相关数据表明,黄河流域9省共有9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约占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0%。黄河流域的国家级、省、市和县级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黄河非遗的宝库。兰州市作为全省省会和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可以利用国家“十四五”时期非遗系统性保护、建立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整个黄河流域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借鉴深圳“世界之窗”景区的思路,在黄河楼景区实现名楼与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黄河非遗文化赋能、布展内容系统化、展示手段智慧化,转化黄河非遗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可在支撑“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黄河楼景区。

  三、措施建议

  1.尽快论证并立项建设

  建议应尽快启动专家论证程序,请具有非遗布置经验的资质单位进行系统论证,编制可研,提供立项支撑。在可研通过基础上,兰州市应积极筹措资金,申请使用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申请文旅产业政府专项债,尽快立项布展建设,抢占中国黄河非遗传承保护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文化名片的先机,建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示展览、创新研发、培训生产、教育宣传基地。

  2.加强与沿黄省市的协同合作

  这一设想的实现离不开与沿黄九省区的协同合作。要借力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非遗保护传承,建立的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的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发挥兰州黄河上游核心区优势,与沿黄各省区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方面开展合作,将黄河楼景区打造成中国黄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暨中国黄河非遗博览馆。

  3.精心梳理和遴选非遗项目

  黄河流域各省因在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各省的非遗各具特色,但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长期的互动交流,黄河流域各省之间的非遗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和共通性。应梳理遴选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民众广泛认可能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的非遗项目,引入黄河楼进行展演展示,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4.努力打造示范工程

  向省政府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申请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重大示范项目,同步向国家发改委、国家文旅部等部门申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示范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地标。

  执  笔: 高亚芳  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兰州文理学院教授

      曾月梅  兰州市社科院院长

      韩晓东  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学刊》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