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关于设立“甘肃黄河历史记忆馆”的建议

时间:2023/05/31/ 14:56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国家战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作出“黄河之滨也很美”的重要指示,之后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科学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蓝图,掀开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并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黄河保护法对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作出新的规定。如何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文化和治河历史研究,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黄河全长5400多公里,六分之一在甘肃,累计达913公里。在甘肃进出两回,历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穿越兰州、白银,一路浩荡奔涌而趋大海。沿途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黄河首先从青海进入甘肃玛曲县后,因山峦相阻,绕玛曲县转了一个433余公里的大半圈后而掉首重回青海,在玛曲县形成了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之第一曲,名曰“黄河首曲”。玛曲县境内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公认的“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地”之一。之后,黄河进入临夏回族自治州,又形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风景名胜区。

  兰州,是我国内陆唯一由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内陆版图的几何中心,五千年前先民就在黄河岸畔繁衍生息,素有“金城汤池”之胜,故名金城。隋初设兰州总管府,始名兰州。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也是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镇。黄河在兰州形成了美丽的风情线,留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桥,是横贯万里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立下不可磨灭之功劳,成为兰州的形象标志。如今,十多座造型美观的各式桥梁,横跨兰州黄河两岸。

  最后,黄河流经白银市,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滩、河川地带和壮美的石林景观,并在这里构成兰白大生态圈,成为甘肃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

  总之,黄河滋润养育了陇原儿女,形成了丰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历史文化,甘肃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为此,建议:

  一、依托兰州黄河楼,建立“甘肃黄河历史记忆馆”作为甘肃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标志,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与手段,配备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开展业务,挂牌工作。该馆应作为宣传甘肃黄河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的窗口,吸引国内外来宾参观旅游,并对社会公众、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经常性的公共服务活动基地。

  二、收集、挖掘和整理甘肃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省内外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全面完整系统收集、挖掘和整理甘肃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黄河特色历史文化、黄河山水文化、黄河治理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并建立信息资源库。

  三、充分研究开发甘肃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新,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文创产品。

  执笔: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陈乐道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