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关于将玉门油矿老城区作为大遗址保护的建议

时间:2023/02/16/ 18:10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关于将玉门油矿老城区作为大遗址保护的建议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克拉玛依考察时说:“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玉门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玉门,作为铁人王进喜和玉门精神的诞生地,拥有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和丰富的工业遗迹。如何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开发好、利用好与王进喜同志相关的文书、实物等档案资料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等红色遗迹,对弘扬和践行“铁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温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沿革

  玉门,一个海内外响亮的名字,蜚声遐迩,彪炳史册。它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具有长期的石油开发历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历史悠久,商至战国为西羌地,秦至汉初为月氏、乌孙国和匈奴地。汉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门县,隶酒泉郡。西凉置会稽郡,北魏置玉门郡,后屡有变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复置玉门县。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玉门油矿,翌日解放玉门县。1955年12月成立玉门市(省辖市)。1958年合县、市为地级市,1961年改为县级市,隶属酒泉地区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设市后,玉门由酒泉市代管。玉门自古就出石油。早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就记载:“酒泉延寿县(玉门)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代,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取用,涂鸱夷、酒囊及膏车。”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玉门赤金镇的人来到石油河畔淘金。他们同时掘坑取石油,用于点灯、膏车。淘金者在石油河畔修建了老君庙,后来成为石油界赫赫有名的地名。《甘宁青史略正编》记载,1921年慕寿祺致函玉门县知事,曾将该处所产石油寄北京化验厂,该厂复函称:“前寄石油标本,其质甚美。一种可化为三:上层曰烛质,中层曰煤油,下层曰汽油。”1929年甘肃省建设厅特派员张人鉴报告玉门县石油情形,1935年3月玉门县县长汪秉信报告赤金峡石油情形。1938年,孙健初等来到“空山不见鸟,风吹石头跑”的玉门,开始艰苦创业。1939年,终于在老君庙打出了原油,开启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先河。玉门油矿是西北大后方新建的最大企业,在进口油品几乎断绝的情况下,其生产的石油制品,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健初(1897-1952年),是我国玉门油田的拓荒者。其碑文写道:“望祁连之巍峨,瞻斯碑之耸峙,功在人民,永式来兹”。“铁人”王进喜(1923-1970年),更是玉门油田的第一代建设者,他从玉门油矿走出,奔赴大庆,享誉全国。诗人李季赞曰:“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玉门曾因第一口油井出油而甩掉了中国“无油国”的帽子;也曾因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和孕育创造了伟大的“铁人”精神而闻名全国。依矿设市、因油而兴的玉门,资源枯竭是历史宿命。“经过多年的开采与发展,玉门油田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成为全国开发最早、开采难度最大、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近10多年来,玉门油气资源由盛而衰,资源枯竭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玉门市在探索中走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

  2001年,中石油集团总公司决定把玉门油田办公及生活基地迁至肃州区。两年后,玉门市政府驻地西迁至原玉门县政府驻地——玉门镇。因为油田企业生活基地和市政府驻地的搬迁,玉门老市区原有人口由鼎盛时期的13万人下降至3万人。2009年3月6日,玉门市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此后,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玉门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为玉门市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量身定做”了省级专项规划。正是由于坐落在戈壁腹地,祁连山下的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所以,自1957年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建成以来,玉门油田便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担负起了“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们认为玉门油矿老城遗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石油工业创业的历史信息,且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一带一路”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和开发建议

  为了弘扬铁人精神,反映和见证玉门油矿辉煌的创业历史,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将玉门油矿老城作为大遗址,整体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一)建议将玉门油矿老城尽快纳入政府规划,作为重要而特殊的遗址。先进行整体的抢救性保护,整体保护原有城市格局和风貌,尤其是代表油矿创业时期风貌的标志性建筑,包括上面附着的文字等,停止人为的破坏。

  (二)应加强对玉门油矿历史资料,包括文书、照片、音频、实物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抢救保护。特别是寻找历史亲历者或见证人,采访回忆形成口述档案存留见证历史。

  (三)尽快建立遗址博物馆或工业博览(物)馆。依托玉门铁人干部学院举办有主题的干部培训、主题展览和工业博览会,作为省上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和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见证。

  (四)进行深度文化层面和旅游层面的多角度开发,将其作为诗人、作家、画家和摄影家采风的基地,也可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如景观公园乃至电影拍摄的场所。

  执笔: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陈乐道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保海旭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张国兴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