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馆员风采

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甘肃省歌剧院 李天圣

时间:2023/01/06/ 16:01      来源: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完整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丝路大讲堂》本期的讲者李天圣。我来自甘肃省歌剧院,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是甘肃省歌剧院原创的五个乐章的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

  《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是我们2018年创排的一部交响乐,也就是在那一年的5月份,我们主创团队沿着河西走廊进行了一次生活采风,当时我们就来到了丹霞,四年后也基本是我们采风的季节,配合中国旅游日,《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在丹霞进行了一次云上直播,在全国得到了500多万的点播量。

  大家知道交响乐一般都说是高雅艺术,曲高和寡,但是我们这部作品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创作者从音乐上,从旋律上一定要具有我们甘肃的本土的特色。也许就是说我们听交响乐的时候,不一定马上能听出哪一段是花儿,哪一段是陇东民歌,或者哪一段,哪个曲调是甘肃的,但是作曲家在整个作品里是把甘肃的音乐元素融合到了一起,这部作品的主题它反映的是自然和生命的和谐。这个作品里面,作曲家在他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就起了一个名字叫《祁连山——我的家园》。为什么会以祁连山来起这个名字?缘由就是我们整个河西走廊其实是跟一条山脉一直并行的,这条山脉就叫祁连山。而这条山脉雪水融化的一个个内陆河,构成的就是一个个绿洲。所以祁连山是养育河西走廊这片绿洲的母亲,是它的雪水滋润着绿洲,能够充满勃勃生机。所以作曲家在他的第一乐章里用了就是把祁连山说成是我的家园。

  如果说这是对自然的赞美,接着作曲家就用了比较运动性的,有着明显的带有我们一听就像劳作,就像生命在劳作,在奔波的这么一个主题的音乐旋律,它是运动性的来表示,生命在这片绿洲上的。

  但它带着我们生命对自己家乡的一种回忆,或者说是对家乡的赞美这么一种主题。其实这个主题就已经是在第一乐章里,生命和自然主题已经开始融合到一起,开始就是表现他们完美和谐地融入在一起的一段,这就开始了一种生命对自己家乡的一种倾诉,其实就讲我们对自己故乡的爱恋,是一个倾诉的一段落。

  我们的《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其实基本上是既有古典主义的影子,但更多的可能是浪漫主义的这种表现形式,非常注重旋律的美,注重这种属于我们带有我们地方音乐这种旋律的音乐。

  我们交响乐的第二乐章,作曲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萨娜玛——裕固族的歌》,我们这部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是唯一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用了一个民族的音乐元素来反映的。

  大家听到的刚才的音乐很遥远,然后好像从雪山里,像风一样的一点、一点飘来的音乐,到这个段落的音乐的时候,其实它就是源自于裕固族本身的音乐的原型,而且也是展示得非常接近,几乎就是裕固族萨里玛珂音乐裕固族人音乐的风格,但是作为一个作曲家,不可能把这一个乐章所有的音乐都是用的裕固族的完完整整地带来表现。他是借用了这一点裕固族的音乐,来表现裕固族是一个生活在雪山草原深处的这么一个民族,是一个更贴近于原始,更与生态相融合的一个民族。

  这一段音乐的出现实际就表现了裕固族人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有那种丰收节日、喜庆,这样的一个欢快的部分。所以在这个乐章里它既有宁静的那种非常缓慢的音乐。反映出了裕固族人他们对自己生命的那种磅礴。裕固族人生活的雪山草原是一片宁静的一片没有被破坏的,一片自然与生命融合的非常好的一片土地。所以在那片欢乐的东西过去之后,他的音乐又一次逐步地回到了宁静,然后和第一乐章虽然在形式上不一样,但是也出现了倾诉的主题。所以我们这部交响乐基本上因为写的是整个河西走廊,我们的每一个段落,作曲家几乎都用了,他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对自己家乡的那种爱恋的倾诉。

  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也同样是这样的,它的名字叫《马踏飞燕》。这个乐章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交响乐在经常出现在各种音乐会上,被演奏的最多的一个乐章。来我们共同听见吗?表现了马蹄的声音,飞奔的马蹄。马对于河西走廊来说是一个与河西走廊的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主题。

  我们这个乐章全部是反映马的精神,马的飞奔,天马的那种飞腾,节奏是非常地明确了的。这是感觉到马在欢快的跳舞,草原上的马在欢快的跳舞,或者说军队、军旅中的马在欢快的跳舞,共同在起舞。实际用这一段舞曲就把河西走廊,开始最早的那种人和自然第一次的紧密相连。

  我们的第四乐章是表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是胡杨,这个乐章叫《胡杨——缅怀勇士》。

  这个音乐一开始就有一种纪念性的意思在里头,胡杨是什么?生长在戈壁大漠里的胡杨,传说它活1000年,死了屹立千年才倒在地上,1000年不腐朽,所以作曲家用胡杨,把它代表了这历史上几千年开拓河西走廊,护卫河西走廊的勇士。

  胡杨能够在大漠中生存,它最坚毅的生命,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所以它才能在坚韧的这么恶劣的土地上去生存这么多年,生存着一代代的生息。接下来是交响乐在乐章里面,唯一的一个由小提琴独奏带来的一个它形成了一个小提琴的节奏段落,这个段落基本上小提琴只有首席小提琴在拉,其它的小提琴都是停着的,实际上这一段是一个生命的呼唤的主题,我觉得生命的呼唤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生命呼唤自然和生态的这种呼唤,对自然和生态的呼唤,还有一个是对千百年来我们那些为之付出了生命的勇士们的一种纪念和怀念的呼唤。号吹响了,把那种的推向高潮,把缅怀的这个主题推向高潮。我们带着作曲家来到了祁连山,有一个最大的冰川叫七一冰川,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祁连山上有终年不化的雪,七一冰川曾经是祁连山最大的冰川,现在也应该是最大的冰川。我们在去之前,我跟作曲家一直在说冰川非常的震撼,站在嘉峪关外的长城最西边的最后一个烽火台,我们叫天下第一墩,看着对面的冰川,你就觉得那个冰川就在你的面前。

  但是非常的遗憾,我们到达冰川的时候,也就是2018年的5月份到那的时候,我们很吃惊的发现我们的对面根本没有冰川,远处的祁连山上这就是七一冰川,远处的祁连山上只在山顶上有那么一点点的雪,当时我跟韩老师说到,跟我以前,甚至说我在1986年第一次看到七一冰川的时候,是完全的不一样,那个时候冰川就在我们的面前。你看当年的七一冰川,往下还有冰川下的讨赖河。对,我们看看河,这是我在那时拍下的照片,水还是那么青绿的,但是巨大的河床中间就剩了那么一点点的河流了。

  所以说在这个自然生态被破坏的面前,作曲家把他的第五乐章定名为永远的绿洲,为什么?他就是期盼绿洲整个河西走廊所有的绿洲能够长久的和人类共存下去。

  在乐章里头作曲家除了在把他的第一乐章的主题乐章,《祁连山——我的家园》的主题乐章的音乐运用了以外,他还运用了一段整个交响乐全部停下来,共同去欣赏一个女声的原生态的鸣唱。其实上来讲,我问过很多听过这一段音乐的这一段唱的观众,我说你觉得它像我们甘肃的哪个民歌的这种旋律,有的说我在里面听到了花儿,有的说我在里面听到了藏歌,有的时候还有蒙古的调。但是好像都是有,但又好像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作曲家非常聪明的,他把属于我们甘肃地域的这种民歌,用了这么一首鸣唱法,一个女声的无字的这种唱,把那些音乐元素巧妙的包在了里头,可能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听到自己觉得这里边有自己家乡的唱,但是它又不完全就是一个地域的产业,没有完完全全说是一个原生态的演唱,但它实际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的原生态。而这个唱恰恰就是体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哪个民族,不管他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他是农民还是牧民,他们共同对自己的家乡河西走廊。

  永远的绿洲的一个呼唤,希望这片土地能够郁郁葱葱,这片土地上的河流能够永远的流淌,那么这片土地能够永远的滋养他们。能够让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延续,得到的延续应该是永远的延续,实际呼唤的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我们就听一下交响乐最后最辉煌的第五乐章,最结束的部分,这是生命对美的生态的赞美,对未来的一种冀望。这是整个主题最宏大的宣传、宣扬的部分,也就是整个交响乐的最后主题的升华,它升华出来的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的期望,和谐共生的一种希望,希望我们的绿洲真的能够越来越美,希望不会要再有绿洲,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导致文明的消失。

  好,这就是今天我跟大家共同分享的我们甘肃省歌剧院创作的五乐章交响曲《永远的绿洲》,大致通过五个乐章向大家讲述了大概交响乐每一个乐章的它的表现的手法和它的主题,也通过这部交响乐的和大家的分享,再一次的想跟大家说生命生态人和自然需要永远的和谐,才能永远的共生。谢谢大家。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