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庆阳南佐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建议

时间:2022/08/12/ 13:02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安定祥

  南佐遗址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南部残塬沟壑边的台地上,是黄河文化黄土高原区泾渭流域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大型古人类中心聚落遗址,遗址距今约5200-4600年,遗址面积可能达600万平方米。南佐遗址于1958年甘肃省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称南佐疙瘩渠遗址。1963年2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南佐疙瘩渠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南佐疙瘩渠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称南佐遗址。

  南佐遗址是仰韶文化晚期陇东地区一个超大型史前古人类中心聚落遗址,为探索早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性遗址之一。室内面积达630多平方米的F1房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古人类单体聚落建筑,九个夯土台和几层环壕围绕的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区前所未有。南佐遗址出土的大量祭器、礼器性质的彩陶,做工精细,风格独特,其中,腹径78厘米,高70厘米,口沿直径73厘米的彩陶罐,大气厚重,无出其右者,堪称中国彩陶王。南佐人掌握的夯土护砌工艺,在新石器时代极为罕见,在南佐首次发现。南佐遗址出土的大量炭化水稻等粮食作物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对南佐遗址价值的初步认识通过发掘和调查,初步判断南佐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为主体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其中中央北部大型夯土建筑区布局结构严谨,并出土了大量的祭祀性的器物,可能具有“宫殿区”的性质。大型夯土建筑区外围对称分布的九座夯土台及相邻的两重环壕组成遗址的核心区,面积30多万平方米。核心区外侧发现外环壕(尚待进一步解剖确认),环壕内面积约600万平方米。2021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线上举行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家点评时,对南佐遗址给予极高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南佐遗址非常罕见,刷新了我们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说:南佐遗址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陇东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看法,同时对了解陇东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说:就目前所知的一些线索,南佐遗址将来会是一个世界遗产级别的遗址。

  南佐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陇东地区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南佐遗址有望成为庆阳乃至甘肃的文化名片,对提升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南佐遗址的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政府在人力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庆阳南佐遗址管理机构。2021年6月,庆阳市编办已批复同意庆阳市文旅局成立南佐遗址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但该机构至今尚未组建,有名无实。南佐遗址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从市区文博系统选调或面向社会招考考古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2、建设永久性庆阳南佐遗址工作站和考古发掘大棚。南佐遗址属土遗址,进行长期大规模考古发掘必须修建考古大棚,防止雨水侵蚀和极端天气对发掘现场和遗迹的破坏。建立新的南佐遗址工作站,既是考古队的工作和生活基地,也是地方管理机构的工作场所,还是高校的考古实习基地。

  3、建设庆阳南佐遗址出土文物展示厅。展示厅可以为将来南佐遗址博物馆建设打下基础,使南佐成为集考古发掘、研究、文物展示利用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基地。

  4、制定庆阳南佐遗址保护规划。虽然考古队已制定了《南佐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22-2026)》,但是遗址保护规划尚未制定并审批通过,大遗址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5、解决庆阳南佐遗址核心保护区内影响文物保护的相关问题。主要是迁移10多户村民住宅,移栽清理40多亩林木。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