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关于大力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

时间:2022/03/31/ 10:59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一直是时代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的共同意识和根本遵循。伏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文化,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伏羲文化的基本概况

  伏羲,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伏羲氏。生于古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早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先驱及社会制度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所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为人类繁衍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伏羲文化的核心是:学习、创新、创造;伏羲文化的文化精神是:以德立身、以人为本、力行实践、兼容并蓄;伏羲文化的民族精神是:创造和创新精神,人本和人文精神,奉献和献身精神,和睦团结的精神。

  二、伏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

  伏羲是我国远古文明的开创者。以伏羲为代表的先民们,通过开创性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聚拢周边部落,氏族分部治理,开天明道,摆脱蒙昧,肇启文明,逐渐孕育了国家的雏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种种考古资料表明,伏羲时代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起源,由此而来的三皇五帝谱系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嬗变的结果,这体现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优势文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形成发挥的重大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而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团结奋进、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核,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华民族八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同时,伏羲之所以被尊称为“龙祖”,是因为伴随着部族的统一,出现了象征民族团结的“龙图腾”。直至今天,中华儿女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同祖同根同源同脉,有着共同的血缘以及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伏羲文化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百年征程中,传承弘扬伏羲文化,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板与不足

  (一)传承弘扬面临人才断层。伏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长期开展相关发掘、抢救、保护、传承、宣传等工作,但目前没有形成很好的老中青三结合的传承框架,年轻人对伏羲文化的了解缺乏,相关传承和弘扬工作相对艰难,研究力量较为薄弱。

  (二)教育基地体量不足。天水伏羲庙作为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甘肃省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也是天水市实施传承弘扬伏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基地。但由于历史建设的原因,目前伏羲庙体量较小,和博物馆陈列馆合并起来占地仅3万平方米,可供游客参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的场地有限,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天水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成为天水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中华儿女前来伏羲庙寻根祭祖。但受制于没有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必须要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了利用伏羲文化平台进一步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四)经费欠缺。伏羲文化的挖掘,资料的整理,宣传专题片的制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民族团结的宣教以及学术论坛的举办都需要经费支撑,因为资金短缺且来源渠道单一,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展览、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较难组织。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以伏羲文化为抓手,打造文化精品品牌。充分发挥伏羲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同祖同脉、中华共祭”这一主题,通过进一步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民间祭祀,最大限度吸引省内外游客,通过参与具体活动,增进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建立以打造伏羲文化为核心,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精品品牌带动效应,促进天水整体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在适当时机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始祖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其真正定位为代表人类根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为国际社会与全人类共享。

  (二)以伏羲庙大景区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尽快完成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搬迁工作,扩大庙区面积和空间。打破行政界线,设立一定规格的天水伏羲庙大景区管委会,将天水市内南郭寺、玉泉观、西关古城、伏羲城、南北宅子一并纳入到大景区建设范围,实行一套人马,一套机制,一套管理模式,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享、游客共享,一票全通。既可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促进天水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又可让广大游客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加凸显天水作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的地位。

  (三)做好“三个坚持”,全力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氛围。一是坚持“讲好伏羲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手册、网络媒体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平台,加强对伏羲文化、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二是坚持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坚持广泛联合各地区各民族中团结进步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围绕“伏羲文化”举办各类培训和伏羲文化研学活动,扩大伏羲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空间,广泛弘扬伏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有之意。

  (四)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文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人才的来源需要多元化,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相关人才需要相向发力,这就不得不考虑合理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任用、流动调配、激励保障等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五)多渠道扩大资金投入。在目前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依托伏羲庙大景区建设引进社会资本介入,寻求国内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企业参与进来,实现投入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可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的困境,又能增加天水旅游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使弘扬传承伏羲文化具有更加完备的基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备更强的感召力。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管玉、天水市博物馆郑文玉)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