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新闻动态 >> 馆务动态

诗情画意尽风流——文史馆赴平凉考察采风纪实(二)

时间:2021/08/06/ 21:23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崆峒雄秀、泾水碧波。对馆员研究员而言,这里的山河芳华、这里的神奇秀美,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土壤和最丰富的滋养,给予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一路寻访,一路创作,为此间留下了诸多墨宝华章。

  在崇信县龙泉寺景区,考察调研组一行深切体验了“飞岩溢水、滴沥成泉,龙与泉和、山与水映”的自然奇观。在旷古悠然的林间,馆员研究员们讲述轶闻掌故,交流途中感悟,为文化发展集思广益,研究员郭三省老师及市文旅局王宏副局长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埙曲呜咽,箫声清幽,轻歌曼妙,雅乐相伴,为大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考察体验。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赵少智赋诗:“龙吟蝉鸣泉流珠,竹脆柏青埙箫清。贤言睿语议文事,酷热不觉有雅声。”

  研究员郭三省老师题道:“龙泉寺步赵馆长原韵:有亭翼然远嚣尘,青山叠翠流泉清。群贤高论遏行云,雨中且听松涛声。”


  在崇信县,有一棵古槐树,历经三千年,却枝繁叶茂,被誉为“华夏古槐王”。古树之美,是时光之美,承载着这方水土的前世今生,照映着三千年间无数动人的故事。纵然斗转星移,代有更替,古树却久久矗立,以宽广的姿态,在似水流年中,见证着烟火人间的爱与温暖。祈愿的绸缎挂满围栏,寄托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祝福,传递着韵味悠长的缕缕温情,将鲜活的时光流转进繁盛枝头……伟岸,苍凉,令人敬畏!

  考察调研组成员以古树为题,即兴抒怀,诗意盎然。馆党组书记,馆长赵少智赋诗一首:“站立三千秋,根扎黄土深。不甘居底下,劲枝向天伸。”

  文史馆研究员、平凉市文旅局调研员郭三省老师以诗相和:“高天厚土巨槐生,枝繁叶茂知根深。历经劫波愈虬劲,荫庇陇上三千春。”又作民歌一首:“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诗词唱和,谐趣横生。

  张振兴研究员1969年就来到崇信,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近期的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取材于此,以崇信县高庄塬上的生活为背景创作而成。

  张士卿馆员特意拟楹联两幅,以表抒怀:

  奋斗百年路革命薪火代代传

  启航新征程神州大地处处春

  横联:锦绣中华

  翰墨飘香尽显建党一百年奋斗精神

  丹青溢彩留得祖国新时代美好景象

  横联:江山多娇

  考察调研组一行还走访了位于崇信县城东街的武康王庙。武康王庙,明、清时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为奉祀唐代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而建,占地3337平方米,由寝宫和拜殿组成。武康王庙寝宫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歇山顶,是甘肃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有元代特点的木构建筑之一,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行的馆员研究员对武康王庙的历史颇有研究,深入解读了武康郡王的传奇经历,并对武康王庙的保护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针对景点单一,发展受限的问题,馆领导及馆员研究员结合周边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调研,提出了极富创意的构想与建议。馆党组书记、馆长赵少智指出,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开发景区潜力,在丰厚的历史中提炼文化内核,运用传统文化故事扩大宣传,联合周边景区增强辐射效应,通过一系列有创意的活动展示,提升知名度。做好配套服务设施,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推进崇信县的文旅产业发展。

  气宇轩昂的中式仿古建筑群中,崇信县文化馆、美术馆置身其中,奢华而低调。考察调研组一行赏根雕,品书画,浸润于书画之乡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在场的馆领导及馆员研究员纷纷挥毫泼墨,创作了多幅书画精品,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祝福!

(鲁文琳 撰稿)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