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关于开发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的意见

时间:2020/07/08/ 17:36      来源: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克复


白银市平川区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与黄河相交一带,黄河之鹯阴河段由红山峡谷呈S形舒缓流过,廊道两岸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融汇富集。鹯阴古渡和黄湾绿洲生态区相连,丹霞石林和地震遗址交织,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既有北方之雄旷,又有南方之秀丽,景区地域辽阔,周边文化遗存和景观内涵丰富,山河相拥,丹碧互映,观赏性强,具备发展大型复合景区和休闲度假区的条件,开发潜力巨大。

一、鹯阴古渡口

平川区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黄金路段,丝路翻越六盘山,在平川渡河西行。其中鹯阴渡口是黄河和丝绸之路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位于今平川区黄湾中村,东距鹯阴县古城10公里。周穆王西巡、张骞出使西域、窦融拜见刘秀、赵冲平叛、张既征胡等都由此渡河。西夏神宗光定十二年(1222年)在此建索桥,在桥头修迭烈逊堡驻兵。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迭烈逊设巡检司戍防,“建置船只索桥,通凉庄路”。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五月,陕西布政司为迭烈逊巡检司“造船八艘,每艘十一人持之”。同年,复开平凉府开城县(在今固原南)迭烈逊道路时记载:“昔西安诸府州岁运粮饷赴河西诸卫,均经六盘山蝎蛰岭,山涧陡绝,人力艰难。开城县旧有路经迭烈逊渡黄河,直抵甘州诸卫,可近五百余里。”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立陕西靖虏卫(今靖远县),隶迭烈逊巡检司”。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午),撤迭烈逊巡检司设于打拉池。明神宗万历年间,又“因巡司故址筑堡摘兵戍守”。鹯阴渡口作为重要渡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民国26年(1937年),兰宁公路在此地设安宁渡口。民国36年(1947年)春,国民政府交通部管理局布置四艘机器拖轮。今两岸渡口遗址尚存。

二、平川丹霞石林概貌

平川丹霞景区,位于水泉镇野麻村黄河古渡滨河一带。由于地理和环境的原因,一直不为世人所知。2019年4月,野麻村发生特大洪水,冲裂了封闭久远的山体,村民发现了丹霞石林地貌,并邀请我去实地踏察。2019年5月26日和8月6日,我两次带队,会同省文旅厅、兰州大学、省黄河文化研究会、省诗词学会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诗人作了实地考察并踏察了周边地区。2019年7月省地震局专家团队又进行了考察。丹霞主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有六条沙沟,分别长2.5公里--25公里不等,宽3米--12米;核心景区由长8.5公里,宽3--12米和长2.5公里、宽3--9米的两条山沟组成。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整个山体“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观赏价值很高的风蚀、雨蚀地貌。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侧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及如诗如幻的画面。它既具有常见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在色彩。在阳光辉映下(不需雨湿)随处可见的红、黄、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将丹霞彩壁雕琢出诸如猴王出世、屈子问天、观音微笑、唐僧诵经、仙姑回首、五蟾鸣福等众多景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心动神驰,叹为观止。野麻石林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 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丹霞和石林交织,峰回路转,步移景变。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描绘了一个彩色童话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丹霞石林公园”。

三、周边景点情况

(一)文化景观

1.明长城遗址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来,由景泰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平川区内沿黄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绵延东去。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设有垛口。底厚5--6米,顶宽2米,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墩间距约为5公里,连瞩相望。遇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长城外筑有瞭望台。在今平川区黄湾野麻景区内存有黄湾山险、玉碗泉山险、空心楼遗址等遗存。登上长城山险,大河古渡、绿洲平畴尽收眼底。

2.鹯阴古城

鹯阴古城,民间称为“缠州”城,为秦时沿黄河所设置的44个县治之一,也是西汉初设置的鹯阴县城,都为保卫鹯阴渡口而置。位于水泉镇新墩,城址座正北向南,古城东城墙今尚存两段,北城墙存一段,南城墙被削去大半截,城区轮廓犹存。

3.柳州古城

柳州古城遗址位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为唐代古城遗址。一般认为即古平凉城(柳凉为音转)。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20米(包括南北瓮城),东西宽320米;墙体为夯土板筑,最高处13.4米,上宽约3米,下宽12米。夯层厚0.1—0.19米。西北城墙依山形构筑,呈“凸”字形,东北、西南城墙设门,各有瓮城,瓮城口皆面朝东南。城北、东、南墙下有城壕,城四角有圆墩台,四面城墙均有马面,城西北角外100米处有一烽火台。城中尚有建筑遗迹,城内有地道通西北山下沙河,据考证为汲水通道。地面及出土遗物有瓷器、青砖、瓦当、箭矢、铁链、铁片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黄湾墓群

黄湾墓群位于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墓葬。墓群分布在一条长1000米,平均宽度300米东西走向的山梁上。现存暴露棺椁的墓葬达26处,墓葬密集重叠,规格高低不一。大部分墓葬为竖穴木椁墓,也存在少量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组合均为陶灶、陶壶、陶罐组合,还出土有木牛、木马等木器,铜车饰件、铜镜、铜印等铜器,以及琉璃耳珰、水晶耳珰等饰件。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5.野麻滩黄河岩画

野麻滩黄河岩画分布于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共6处70多幅,总面积51平方米。包括人物形象及羊等动物形象,以狩猎、农耕、家庭等内容为主,均为岩石等尖硬工具在光滑的岩壁表面凿刻而成。图案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真实再现了黄河两岸远古先民从事狩猎、祭祀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是甘肃境内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道教圣地北武当山

道教圣地北武当亦名迭烈寺,在平川区水泉乡黄湾中村。唐代尉迟敬德西征青海曾于此渡河,始修庙宇。明正统二年(1437年)置靖虏卫,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成化十年(1474年)“傍置空心楼一座,以资观望,今废,其上建庙,名北武当,有碑记。主殿祀玄(真)武大帝(实为祀明成祖朱棣),足踏龟蛇,披发仗剑,两旁侍立五大龙神”。明嘉靖年间固原游击黄时值巡边至此,特输俸金,悉力改建,匾曰“玄武神庙”,史载“灵异益着,人多蒙福”。在清代还有过大规模的修建,经民国九年的大地震后,仍具规模,三月三庙会极一时之盛,例有七十二会三十六山龙轿朝真(玄)武大帝之说。惜后尽毁。近年平川、靖远、景泰等县区群众集资修建,恢复旧观。《迭照望月》被列为平川八景之一。北武当山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气势雄伟,建有无量寿宫、迎仙楼等殿宇阁楼。

7.福寿山摩崖石刻

位于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岩壁高约20米,长50多米。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旁有阴刻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落款为“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吉辰”,乃临流道人吴大德所书之“福寿山初迹”、“创修福寿山记”等。在石崖下河床接近河面的地方,有圆雕灵龟石碑,碑已不存。灵龟首望黄河,背负红山,形态生动有力。福寿山石刻对研究清代书法艺术有一定价值。 石刻书法精湛,凌波观赏,别有一番情趣,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二)海原大地震野麻遗址地质景观

海原地震遗址,是以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海原县、固原县和平川区大地震为背景而形成的地震遗迹和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形迹,是国家级典型地震遗迹遗址,为全球地学界开展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大陆动力学研究,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危险性评估,以及地震防御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野麻地震遗址绵延数十里,地震特征明显。地震形成的地表隆起、断裂、滑塌地貌与丹霞石林交织互现,景象丰富,非常震撼,又可吸引游人访幽探险。

(三)黄河绿洲生态景观

1.小黄湾百年梨园

小黄湾梨园毗邻鹯阴古渡口,黄河在这里划出了优美的S曲线,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有湍流横亘,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春天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 迎风怒放,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金秋时节,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一片丰收喜庆的气氛。小黄湾几乎家家种梨,以此为业,以此为乐。梨树树龄大都在100年以上,老枝遒劲,形状迥异,更令人惊奇的是如今大多仍然枝繁叶茂,可开花结果。

2.黄沙湾百年枣园

“百年枣园”位于水泉镇黄沙湾村。此村主导产业是甜枣,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大部分老枣园树龄已逾百年。黄湾甜枣具有肉厚味甜、营养丰富、生长期长、易加工贮存、食用方式多样等特点,堪称枣中极品。近年来,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工程,成立了“甜枣专业合作社”,同时注册了商标,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

3.野麻滩百年梨园

位于野麻丹霞景区黄河岸边。由黄河渡口进入野麻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绿洲梨园,占地500余亩,有百年以上的梨树、枣树、杏树等300多棵,其中还有被老百姓披红挂彩的“吉祥神树”。百年梨园毗邻丹霞石林,南北有山势雄伟的丹霞及地震地貌为屏,东西有大河湍流横亘,河面渡船悠悠,一派山水田园秀丽风光。绿洲与丹霞相得益彰,堪称“桃源仙境”,是游人休憩、度假、餐饮理想之地。

综上所述,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形成了以鹯阴古渡、野麻丹霞石林为核心,方圆20余公里,包括水泉镇野麻村、小黄湾村、大黄湾村、黄沙湾村等的景观区,形成以野麻丹霞为代表的地质景观、以鹯阴古渡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小黄湾为代表的绿洲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复合大型风景区。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态多元,规模远胜张掖丹霞,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为甘肃一流。具备建设甘肃乃至全国一流景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具有重点着力开发的潜力和优势。对于保护和振兴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甘肃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制高点”,推进甘肃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位于兰白经济圈、兰西城市群和宁夏中间,距兰州、银川乃至西宁、西安区域中心城市不远。可以弥补甘肃中部缺乏大规模景区的短板,亦可以带动甘肃、宁夏旅游,辐射延伸西北旅游。

2.交通条件良好

京藏高速在平川区吴家川、新墩辟有出口,省道308线、109线纵横交错,计划2021年开通的兰州至中卫高铁在水泉镇设有站点。黄河在这里划出优美的S型曲线,水流相对缓慢,是良好的渡口所在,适宜发展水运和漂流。可以从吴家川、新墩、响泉、平川等多口进入,设计多向多条丰富的旅游路线。

3.资源潜质巨大

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良好,而且和景泰黄河石林相连,可以开展地质探险、怀古凭吊、休闲娱乐、黄河漂流、绿洲体验、生态观光等多种开发途径。既可以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各个文化层次、多种旅游体验;也可以满足团体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

4.旅游产品丰富

当地有特色的甜枣、软儿梨、瓷器等文化旅游产品,有野麻羊肉、靖远羊羔肉、石板锅盔等特色饮食。

五、几点建议

1.甘肃文化旅游西有敦煌嘉峪关为代表的敦煌边塞文化,东有平凉天水为代表的石窟宗教文化,作为全省中心地带的中部缺乏大景区的支撑。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辐射兰州周边和宁夏地区,景观独特性强,加之兰银高铁2022年的开通,交通和区位优势叠加,对发展甘肃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纳入甘肃旅游总体规划,列入全省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列入甘肃旅游支持重点项目予以扶持,重点开发。

2.做好大景区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梯次推进、联动发展,建设黄河古渡博物馆、野麻丹霞石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开通黄河水道交通等项目,提高景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效益。推进景区精品化,提升精品景区对全域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推动景区服务水平精细化、人性化,拓展城市休闲空间。

3.多渠道招商。不拘一格,在处理和保护好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多渠道招商,多层次开发,积极争取省市文旅部门的支持,积极争取省公航旅等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参股建设。

4.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区域文化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把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全过程。推动农业林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引入旅游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打造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区。推动信息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集成自动导游导览、地理信息共享、动态数据分析、旅游应急救援等多种功能,实现旅游业的智慧管理、营销和服务。

5.推动旅游消费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市场需要,推动旅游产品向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转型,打造全天候、全时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持续打造冬季旅游品牌,规划设计冬季旅游线路产品,提升冬季旅游吸引力,推动“半年旅游”向“全年旅游”转型。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高品质、高水准策划一批夜间文化娱乐活动、水上文化娱乐活动,培育参与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旅游娱乐演出剧目。

6.创新开发旅游特色商品。积极推动旅游商品与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美术等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大枣、软儿梨、羊肉、陶瓷等特色产品,研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平川礼物”、“黄湾礼物”。持续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确保旅游安全。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版权所有  陇ICP备 19002268号